热爱,让“苏超”如此滚烫
2025-09-10
本文转自:新华日报
□ 江东
8月17日,“苏超”第100天,在第九轮南京队主场对战盐城队的赛事中,现场电子大屏显示观赛人数为60633人,再次刷新单场上座纪录。
5月10日,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在镇江与扬州的对决中拉开帷幕。起初,谁也没想到,这场后来被叫作“苏超”的赛事,会迅速形成燎原之势,并在100天后依然火爆。从镇江体育会展中心第一声哨响的试探,到这个夏天13座城市的全力以赴;从516名球员的初次登场,到总计超百万球迷的现场欢呼,“苏超”100天,见证了各种不可能,见证了热爱创造的奇迹。
100天来,“苏超”点燃了纯粹的热爱之火。“苏超”的热度最初源于网络热梗,但随着赛事的深入发展,人们的关注点逐渐聚焦到球场本身,更加关注球队的技战术水平提升、江苏足球未来的发展走向。作为一项群众性体育赛事,“苏超”的业余属性是吸引大众的独特优势。“苏超”赛场之外,今夏各类草根足球赛开展得如火如荼,运动街区成为热门打卡地标,室外足球场每晚灯火通明,全民健身的热情被彻底点燃。“苏超”100天的精彩历程有力证明,足球最为强大的力量源泉,始终蕴藏在普通人对足球的热爱与积极参与之中。
100天来,“苏超”带动了惊人的消费浪潮。人们在场上加油呐喊有多热情,在场外“买买买”就有多大方。从爱上一场球到爱上一座城,从观看一场比赛到全方位体验城市魅力,“苏超”给了人们一个走出家门、为快乐买单的理由,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。不到3个月的时间,“苏超”就已带动旅游、出行、餐饮、住宿、体育这5个方面近380亿元营收。场均不到20元的球票,撬动起百亿级的消费,难怪有网友说:“苏超”,是有“钞能力”的。“钞能力”从何而来?从一张薄薄的球票中来,从火爆的“第二现场”中来,是热爱,让商机无处不在。“叫南哥”帆布包成了跨城观赛的“通行证”;“恐龙妹妹”玩偶成了备受欢迎的伴手礼;连云港穿戴甲把“大圣踢球”刻在甲片上,日产万片还供不应求……这些不是普通周边,是球迷揣在包里的文化符号。为消费赋予情感的重量,自然能生出撬动市场的力量。“苏超”这100天,把赛场的热闹变成街巷的烟火,把球队的比拼变成城市的邀约。
100天来,“苏超”传递了滚烫的精神力量。“苏超”赛场上,没有职业联赛的星光璀璨,处处可见的是“下班后的英雄”。银行职员脱下西装换上球衣,在点钞机与足球间切换身份;快递小哥穿梭于球场与街巷,将奔跑的激情化作生活的燃料,更多的他们或许未曾登上头条,但平凡者的热爱,亦可迸发英雄的光芒。“进一个球”的执着,“拼到最后一秒”的坚持,“轻伤不下火线”的倔强,“苏超”不以胜负论英雄,而以拼搏聚人心。“东哈·东北街边烧烤”的赞助商广告牌走红网络,成为地方营商环境、契约精神的样本;滂沱大雨,国歌声中,球员用双手或衣衫为球童挡雨;赛后球迷主动捡拾垃圾、清理场馆,“无痕观赛”已经成为“苏超”的“标配”……源于热爱的坚持,细碎无声的温暖,如同点点微光,照见体育精神的本真,不仅是力与技的角逐,更是人心与人心的共振。
“苏超”走过100天,还会有更多的100天;永不散场的热爱,让“苏超”如此滚烫。在这片绿茵场上,我们看到无限的创造力在迸发,看到凡人微光、江苏精神的具象化。这就是我们热爱的“苏超”,是奋进江苏、活力中国的微观缩影——它证明,只要心中有热爱,每个平凡个体都能成为推动时代前行的力量。这份热爱,将热血与奋斗编织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多彩画卷,在壮丽时代留下最生动的注脚。